上海天气预报
今天,上海又被副热带高压“摁”在边缘,热力和对流双双爆发。午后短短几个小时,高温、雷电、大风、暴雨“四警齐飞”,浦东、闵行、松江等地甚至拉响了冰雹预警。
今天,市区徐家汇站最高气温达35.1℃,是今年的第46个高温日。截至今天,上海今年的高温天数已冲到历史第5,距离1934年“55天”的纪录只差9天。尤其自8月6日起,这波热浪已持续27天,纪录再度刷新。
明天能凉快点吗?答案是:能!
副热带高压明天往东撤退,本市多云到阴,有时有阵雨或雷雨,局部大雨到暴雨。全天气温26~32℃,终于迎来近期低点,持续的高温算是暂告一段落。
可惜,凉快不长久……
周三起:高压再度北抬,气温回升;
周五、周六:高温卷土重来芝麻配资,最高气温35~36℃;
周日到下周初:副热带高压有所减弱,雨水增多,最高气温小幅下调。
小提醒:
明天出行记得带伞,局地雨水可能“倾盆级”;
后半周防暑降温还得继续;
“秋老虎”就在不远处,别轻敌!
每天一首古诗词
《出塞》
唐·王昌龄
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
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
王昌龄的《出塞》被誉为“七绝压卷之作”,其核心在于“守疆”二字。这首诗不仅是边塞诗的巅峰,更是对守护疆土责任的深刻诠释。不少人背这首诗时,只觉气势雄浑,却少有人留意它背后的故事。
王昌龄生活的盛唐,虽国力强盛,却常年面临突厥、吐蕃等势力的边境侵扰。他曾漫游边关,亲眼见过将士们驻守长城的艰辛——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,不仅是时空跨越,更意味着从秦汉到盛唐,一代又一代将士守在同一片疆土上,有的埋骨边关,再未归乡。“万里长征人未还”,没有半句抱怨,满是对将士牺牲的痛惜,更藏着对“守住家国”的执念。
后两句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”里的“龙城飞将”,通常指汉朝名将李广。他骁勇善战,被匈奴称为“飞将军”,令其多年不敢犯境。王昌龄写这句话,并非单纯渴望再现李广般的名将,更是期盼国家拥有足以守护疆土的强大力量、人人怀有保家卫国的勇气。这是中国人刻在基因里的“守护欲”,从秦汉长城到盛唐边关,始终如一:我们从不主动挑事,但也绝不容许外敌侵犯。
今天再读这首诗,更能懂它的分量。从北斗导航到航母舰队,科技强军的底气正是对“不教胡马度阴山”的现代回应。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,早已融入民族血脉——无论是戍边战士在喀喇昆仑的坚守,还是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的据理力争,都是“守疆”精神的当代演绎。“明月”与“关山”跨越千年,依旧照亮我们前行的路。守护和平,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。愿我们读懂诗中的豪情,也认清肩上的责任。
每天一张AI壁纸
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